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工作计划,班主任可以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我担任初一(7)班班主任。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如果起始年级没带好,会留下诸多后遗症,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因此,我认为初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本学期我计划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早读:提前到校,检查学生出勤、仪表状况,检查课室、走廊卫生,确保在早读前完成清洁工作,督促学生按时上交各科作业并认真早读。
2.课间操:到场督促学生做好课间操,确保本班学生入场快、动作规范、退场有序。
3.课间学生活动:关注学生课间活动情况,防止学生喧闹、追逐、打闹及其他不良行为发生,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
4.上午放学前:及时处理上午发生的情况,若下午课程有变动及时通知学生。
5.下午上课前:提前10-15分钟到校,检查卫生和学生出勤情况;找学生或学生干部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6.眼保健操:配合任课教师,安排班干部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
7.自习课:监督学生自习或安排学生自习,指定学生干部管理,确保课室安静、纪律良好,学生认真自习。
8.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注重活动的指向性、组织性、教育性、参与性和安全性。
9.下午放学前: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小结一天班级情况,提出相应要求,督促值日生搞好课室内外卫生,督促学生按时离校。
10.每周星期一升旗礼:督促学生准时集队入场;检查学生衣着,确保着装符合学校要求;若有本班学生进行“国旗下发言”,提前审核把关。
11.每周星期四要求班长写本周班级总结,针对班级近期出现的问题及各方面表现,星期五开展各种形式的班会,包括中学生行为规范及习惯养成等。此外,组织学生学习关于远离校园暴力、感恩教育等书籍文章,加强宣传力度,促使学生从小学生向合格中学生转化。
二、增强班级凝聚力
我计划通过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既能在班级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效果,又能使同学之间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三、加强班级管理,努力培养“真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在活动中选拔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的大事。班干部不是班主任指定的,而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实践活动选拔干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品质和出众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的学生,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通过活动,如演讲、卫生劳动、分发课本等,发现并挖掘有头脑、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识的人才,让他们自己选择班干部职位。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有强烈竞争意识和工作魄力。
班委会成立后,要尽快明确职责,大胆放手,把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并给予定期指导监督。这样,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会有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进取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活动。另一方面,有效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开展专题活动,如学习经验交流会、习惯养成教育等,促进良好学风、班风的初步形成。
四、积极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后进生教育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后进生,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成为差生的原因,因材施教,真诚相待,耐心相帮,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五、以远大理想激发学习动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大海上迷失方向的船。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时,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将其转化为学习、生活的动力。让他们明白实际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可通过努力跨越,并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动力。
总之,本学期我计划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四班班主任,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将继续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了解学生:
1.与学生交谈。有计划地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通过召开座谈会、班干部会议、团员会议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便于开展工作。